大学主页

学术论著

您现在的位置:
我中心成果登《国际商报》
  • 文:Rcite
  • 2009-10-12

近日,我中心课题组对“中国经济在调整中怎样实现软着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云山雨”的笔名,将课题成果刊登于《国际商报》2008年8月25日。
课题组认为:近期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复杂性,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遭遇美国次贷危机等问题,使多重因素产生叠加作用,导致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吃紧,尤其广东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既有与结构升级相伴随的“阵痛”,也有各方对升级准备不足的问题;企业既受到密集出台的从紧政策的约束,也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当前须认真研判经济形势,谨防宏观调控硬着陆。
我们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并充分利用这次调整的契机,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我们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自我的挑战。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这次经济的调整具有其客观性和内在的必要性,不是用所谓的阴谋论可以简单下结论的。由于中国经济已经由一个封闭的经济小国变成了开放的经济大国,宏观经济的分析模式要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可以独善其身的“脱钩”现象很难再出现了。中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进行调整。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这次经济调整的长期性。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调整只是这次调整的开始,由于这次调整要和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环保要求的提升、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调整的时间将会是长期的,2-3年能够基本到位就很不错。再次,我们要充分认识这次经济调整的严重性。只有对原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较全面的、深层次的调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进行改变,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才能真真走上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再次,要充分认识这次经济调整的被动性和可控性。这次经济调整,一方面表现为被动性,即国际市场的巨大变化使然;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主动性,是中国为长期目标而进行小步、逐渐调整的结果,是2007年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结果。目前的调整是在可控的范围,但要充分估计失控的可能性,提前设计好调控工具和调控方案。最后,信念和信心是最为重要的。有信念才有深化改革的动力,有信心才能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智慧。不仅政府的决策层要有信念和信心,政府的管理层和广大民众也要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要同舟共济渡过这次调整期,为下轮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稳”字上下功夫。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是否会出现经济衰退尚未可知,国际资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走势也不明朗,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脆弱性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多重因素导致中国经济调整的深度和广度现在也不明朗。所以,目前的最佳策略是实现稳定。我们必须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保证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9%以上;保证稳定的就业率,尤其要保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货币政策、稳定通货膨胀率,近期尽量不要出台新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严防出现通货紧缩。
第三,对有些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近年以来,中国各级财政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留有大量的空间,且在国民经济分配格局中财政支配资金的比例过大,可以通过减税、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加补贴、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等手段,既还富予民又可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发展。对贸易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纺织、服装、鞋和玩具的出口退税率,适当调整加工贸易政策。



上一条: 隋广军牵头课题成果登《香港商报》头条

下一条: 易行健研究员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


  •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校行政楼412室
  • 020-39328818
技术支持:广州乐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