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主页

工作总结

您现在的位置:
2007年工作总结
  • 文:Rcite  
  • 2009-10-19

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设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科研处、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以及国际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我中心2007年坚持以科研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中心,以为广东省对外经贸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重点,全面落实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标准,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一定问题,现将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08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工作

本年度以科研项目为对象,以规则和制度为准绳,加强了科研管理及研究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一是稳定地扩大研究人员队伍,现有13位专职研究人员,17位兼职研究人员,其中校外兼职研究人员5位。二是成立学术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委员会会议,讨论确定了我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方向。三是积极贯彻执行2006年制订,并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我中心的组织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绩效考核及奖惩条例等,一共十二项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

二、频繁参与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我中心在2007年频繁参与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与学术界联系。在这一年里,我中心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全国学术机构及各高校举办的一系列学术活动,达10多次,反映了我中心活跃的学术氛围。除此外,我中心积极发挥学术中心的功能,积极举办各种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我中心交流学术成果和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经验。

我中心举办了三场学术会议,一是具体承办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国际商报社共同主办的“广交会进口展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我校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也是我校教学、科研和科研管理密切配合并与政府对外经贸管理部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开始。二是与加拿大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联合承办了“泛珠三角与加拿大经贸合作暨当前国际经贸关系热点问题论坛”国际研讨会。三是与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联合举办了“广州空港经济专家座谈会”,座谈会上各位专家从宏观和微观、政府和企业等多个层次结合广州空港经济现实发展建言献策。

其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和基地建设经验交流。先后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教授以“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选择”为题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现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商务部反倾销协调委员会委员周世俭教授以“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热点问题探讨”为主题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立新研究员给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优势导向战略”的学术报告。

再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指导基地建设。先后邀请到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教授、对外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广东金融学院院长张炳申教授、惠州学院院长张岳恒教授、嘉应学院院长陈飚教授以及我中心学术委员们等都来交流基地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经验。

三、为地方经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活动

今年为地方经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咨询服务活动。一是承办了省委组织部委托举办的“广东省国际贸易与对外交往专题研讨班”,研讨班学员来自省直机关、各地级市以上分管外贸外事工作的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共44人参加了研讨班学习。各方学员、省委组织部领导、学校领导对此次研讨班工作及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扩大了我中心在省内外贸、外经、外事等各部门影响。二是我中心研究人员参与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政策咨询活动。董小麟教授和陈万灵教授应邀参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协办的“广东科学发展论坛”,这是为迎接广东省委第十次党代表会所举行的、旨在集结各位专家的智慧,为下一步的改革创新出谋划策。邵学言教授参加广东省政府举办的“2007年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会前专家座谈会”,在会上就会议主题“建设创新型广东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了发言,提出了关于“广东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建议。我中心陈万灵教授和申明浩博士接受广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邀请参加了“中央党校进修学员赴广东调研活动之座谈会”,陈万灵教授作了题为“加工贸易发展目标与转型升级的途径”专题报告;我中心陈万灵主任被聘为200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参加经济学科组的评审工作。三是为广州市政府、佛山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理论咨询。董小麟教授、隋广军教授分别为广州市政府研究室完成决策咨询专家研究项目《关于我市整治无证照经营的对策研究》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研究》;我中心陈万灵教授接受佛山市委宣传部邀请参加了广州市委宣传部、佛山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广州-佛山区域合作发展论坛”并提供政策建议;四是为企业及其他机构提供专业咨询服务。邵学言教授参与万宝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修订议案;董小麟教授通过记者向公众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财产性收入”进行了详细阐释。我中心协助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亚太总裁协会主办的“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大会”会刊及论文集的征集与制作。另外,刘巍教授为商务部司处级干部经济与商务理论研修班学员以《广州对外贸易今昔谈——从海上丝绸之路重镇到开放的窗口》为题的专题报告。

四、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2007年科研项目及成果取得了显著成绩,表现如下:

1、各层次科研立项取得了突破。初步统计,2007年获得各层次科研项目15项,总经费71.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取得了突破,广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项目5项。首先,国家级项目获得突破。兼职研究员刘力教授申报的“污染产业转移与生态补偿机制的空间协同效应研究”获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经费22万元。兼职研究人员蔡春林博士申报的“国际贸易摩擦新问题及我国对策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批准经费9.00万元)。其次,省部级项目获得丰硕成果。同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三项:“中国进口潜力与贸易平衡的研究”获得一般项目资助(陈万灵教授主持,资助经费5万元)、“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研究”获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刘巍教授主持,资助经费5万元)、“贸易结构、产业结构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理论与实践”获青年基金立项(袁欣博士主持,资助经费3万元)。申明浩博士申报的“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统计方法及其保障体系研究”2007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立项。再次,2007年底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两项:肖鹞飞教授组织申报的“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与广东对外贸易发展的研究”、易行健博士组织申报的“广东省外贸与引资战略转型研究:基于自主创新视角”。

2、出版著作6部:陈伟光教授专著《银行产业组织与中国银行业结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1月);易行健博士专著《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月);李未无博士专著《汇率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1月)。蔡春林博士专著《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7月),译著《衡量全球化:OECD经济全球化指标体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5月),编著《韩国规制改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月)。

3、初步统计发表论文45篇,其中以我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署名的论文30篇;属于CSSCI期刊的论文20篇。

4、完成政府咨询调研报告3份:董小麟教授完成了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研究课题《关于我市整治无证照经营的对策研究》;隋广军教授完成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研究课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研究》和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委托的项目《广州空港产业选择与空港经济发展的对策》,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好评。

五、存在不足

我中心科研、学术及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人员及研究方向整合不够,需要进一步凝练,专兼职研究人员及任务有待进一步分工合作,突出特色。

(二)我中心作为研究基地的“人才库”功能发挥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基础和规模。

(三)我中心作为研究基地的信息及资料库的功能还不强,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建设。

六、2008年工作设想

(一)对专兼职研究人员进一步整合,实现科研队伍的团队化。进一步整合校内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校外兼职人员队伍,凝练研究方向,实现科研队伍团队化。

(二)增强科研实力,扩大学术影响。组织本校教师和我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积极申报国家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等,争取进一步在纵向课题有新突破;其次,以横向课题为依托,拓展社会咨询活动和扩大社会影响。再次,督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的研究进展,争取尽早出成果,并提高研究成果显示度。

(三)强化人才培养职能,突出基地“人才库”功能。建议学校对省级文科基地研究生培养实行“计划单列”,突出“省级文科基地人才培养”的功能。

(四)举办一次学术会议。按基地建设要求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特此计划2008年下半年主办一次学术研讨会。

(五)构建“白云山论坛”机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演讲、讲座、报告等,把各自最新成果在论坛上展示,其成果可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个读物,不定期出版,采取“以书代刊”形式,逐渐形成系列刊物。

(六)以充实和完善国际经贸研究中心网页为依托,强化我中心研究基地资料及学术信息中心功能。

(七)筹划研究成果的出版,规划出版一系列专著。

总之,积极开展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中心组织建设,壮大研究队伍,实现科研队伍的团队化。全面落实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标准,以科研实力和水平的提高带动人才库、思想库、研究咨询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和信息及资料中心的建设,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综合实力和整体学术水平在全省领先,并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200818




上一条: 2006年度工作总结


  •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校行政楼412室
  • 020-39328818
技术支持:广州乐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