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主页

工作简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06年第1期
  • 文:Rcite  
  • 2009-10-12

广 东 省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工 作 简 报
2006年第1期
本期要闻
* 我中心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心简介
* 国际经贸大趋势与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研讨会圆满召开
* 科研立项与科研活动
*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我中心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根据《关于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三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粤教科[2006]20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机构被批准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三批入选机构。获批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我中心登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我中心将严格按照基地建设标准加强建设与管理,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使重点研究基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术交流、信息资料、咨询服务等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
中 心 简 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由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由原广州外贸学院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WTO研究中心(2000年成立)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由原广州外语学院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而来。历经多年的努力,中心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外经贸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6年4月18日,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我中心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从此我中心登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国际经贸研究中心依托本校的国际经贸学院,同时得到国际管理学院、法学院等强有力的学科群的支撑,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另外还聘请高水平的校内外专家学者作为本中心的兼职研究人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国际经贸探索》是全国中文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06年再次入围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本中心与《国际经贸探索》联系密切,它是我中心重要的学术园地和对外交流平台。
经过中心研究人员多年努力,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咨询服务、参与重大决策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现已形成了“WTO与中国外经贸发展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粤港澳合作研究、”“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等3个成熟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本中心的研究具有以下特色:(1)在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凸显出理论创新的特色;(2)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前提假设-逻辑推理-结论检验”;(3)专注于WTO规则、欧盟经济与贸易、中欧经济关系与贸易等问题,凸现研究国际化的特色;(4)在保持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为广东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建设外贸强省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为配合我校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发展战略,我中心将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重点、提高科研实力和水平,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发展成为在广东省领先、在全国享有更高知名度、能产出国内高水平科研成果、能够吸引海外有关WTO和国际经贸领域的优秀人才来中心工作和进行合作研究的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广东省国际经贸领域的“思想库”、“人才库”、“信息资料库”“学术交流窗口”和研究咨询基地。
“国际经贸大趋势与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研讨会”圆满召开
10月12日上午,由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改革》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国际经贸大趋势与转变经贸增长方式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会议厅、第三会议室召开,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对我校的学术研究表示满意。
参加会议专家来自改革杂志社、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及经济学家杂志社、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外经贸研究所、南方日报等单位,一共50多位学者和专家。收到征文近20篇,在会上,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于永达教授、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梁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长生教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外经贸研究所副所长陈磊博士等5位专家做了主题发言。《改革》杂志社执行主编王佳宁编审举行了一场学术报告。主题发言和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我校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获益匪浅,促进了我校与学术界的交流,加深了与国内专家、学者的了解。
此次研讨会受到了校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的高度重视和与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会议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常务副处长陈伟光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隋广军教授、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辑王佳宁编审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向大会致辞。主题发言大会由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邵学言教授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李铁立副教授主持,专题报告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书记周文贵教授主持。自由发言阶段和会议总结由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陈万灵副主任主持,最后由王佳宁做会议总结。整个会议时间紧奏、严肃活泼,会议代表各述己见、百家争鸣,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方法比较规范,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分析。从参会论文和主题发言体例和格式上看,研究范式比较规范,有分析框架、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文献著录也比较规范。
(2)研究角度和范围比较广泛。参会论文和主题发言有问题探讨也有对策研究,在理论上,从比较优势理论探讨改变贸易结构的困境,从集聚优势理论来探讨贸易出路;有从总量角度探讨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和现状及其问题,也有从贸易结构来研究外贸增长方式;有从外贸产品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来探讨贸易增长方式转换问题,也有从区域角度来探讨中国外贸的区域性特点;有从人民币汇率制度、外商直接投资角度探讨如何转换贸易增长方式;有从技术进步角度探讨提升出口产业地位,也有从财政政策和制度创新角度支持外贸增长方式转换的分析;也有从营销角度探讨外贸企业如何转换增长方式等。
(3)“学院式”学术探讨与“社科院式”问题研究的深度交流。来自高校的专家与社科院、政府研究机构及期刊杂志社的专家就学术发展、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进行了广泛讨论,就研究方法进行了交流,这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研讨会学术综述见附件)
【科研立项与活动】
1、我中心研究员隋广军教授的项目《FDI集聚区内产业网络的形成机理及动态演变》获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8万元。
2、中心研究员刘力获2006年度广东省第一批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题目为《广东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集群绿色转型战略研究》。该项目将以综合研究报告或出版专著形式提出广东地方产业集群的绿色转型与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重点探讨如何发挥科技引导战略作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能力,促进广东循环型经济发展,实现广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我中心研究员左连村教授申报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一般项目《粤港澳制造业合作创新研究》已获准立项,资助总额2万元。该项目研究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坚持“一国两制”原则,在CEPA框架下,以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为导向,把握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探讨粤港澳制造业合作创新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将采用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区域合作中产业发展的规律,推动粤港澳制造业合作创新行为的展开,提升粤港澳制造业合作层次,转变区域内经济增长方式,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为粤港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目标服务。
4、我中心研究人员李铁立于今年5月~8月作为访问学者出访法国马赛第三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马赛第三大学是法国著名高等学校,在欧洲最有影响的研究为法学和经济学。其中,经济学以产权经济学最为见长。李铁立在马赛第三大学期间,参加了由这所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主办的“产权制度改革与环境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这个会议每2年在马赛三大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围绕产权经济学设立不同议题,对于扩大马赛三大在该学术领域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典、法国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80余人参加。在马赛三大期间,李铁立还与该学院的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5、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为负责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专题调研组于2006年4月25-29日在深圳、广州两地进行调研活动,我中心邵学言教授作为该专题组成员参加了这次调研活动。在深圳调研期间,调研组前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与深圳市政府、市政协、事发改局、市贸工局等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地座谈。在广州调研期间也举行了汇报座谈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广州市副市长陈明德、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丹儿等领导出席了座谈会。4月27号晚,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在珠岛宾馆宴请调研组全体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调研组掌握了更多的一手材料。
我中心研究员向各级政府建言献策
向工商界及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
1、2006年2月,我中心主任邵学言教授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聘请,出任课题鉴定委员会主任,对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WTO/TBT通报咨询专题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该项目主要研究了广东WTO/TBT通报咨询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以及广东的对外贸易保护体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2、2006年2月,我中心邵学言教授、省政协委员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应邀在大会作题为《推进标准化战略,提高广东外经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言。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标准化战略是外经贸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减少贸易摩擦的良方、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向广东省政府提出推进标准化战略的七点政策建议。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了大会,听取委员们的发言。
3、2006年3月,鹤山市委组织部聘请我中心邵学言教授参与公开选拔鹤山市外经贸局副局长的工作,负责笔试和面试命题、评卷以及出任面试考官,邵教授完满完成任务,为地方外经贸部门提供了规范的专业服务,受到鹤山市委的好评并来函致谢。
4、2006年6月,东莞富世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就进口不锈钢镀镍板材的关税问题向我中心提出咨询,我中心邵学言教授为该公司解难答疑,提供了专业咨询服务。该公司来函表示非常赞同邵教授的观点和建议,并一再向我中心表示感谢。
5、2006年6月,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会同外经贸厅开展广东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调研,研究制定支持鼓励广东省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政策措施,我中心研究人员董小麟教授和邵学言教授出席了专家咨询会并作了发言,为广东省外经贸领域的重大决策建言献策。
6、2006年9月1日,我中心副主任陈万灵教授应邀到省级开发区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为其管委会中心组学习做了一场题为《东海区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咨询报告,受到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领导的赞同。
7、我中心陈万灵教授2006年9月29日向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召开的“南海珍珠产业发展的论坛”提交论文《湛江珍珠业发展的困境及选择》,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并于2006年11月24-26日参加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2006年中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会议”,提交论文《欠发达地区农村人才建设的调研》。
8、2006年11月14日,陈万灵教授应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邀请,到珠海市委党校为广东省沿海海洋与渔业局领导干部“农海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战略专题研究班”做了一场题为《广东沿海渔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的研究报告,受到参加研究班的领导干部的赞同。


附件:研讨会学术综述
中国外贸快速增长:问题、困境与出路
——“国际经贸大趋势与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研讨会”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外经贸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共同研究和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广泛交流学术成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国际经贸学院与《改革》杂志社联合于2006年10月11-13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了题为“国际经贸大趋势与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的学术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家杂志社、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外经贸研究所、《改革》杂志社、《南方日报》社等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的专家和学者50多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有5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主题发言,举行了一场学术报告,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理论问题探讨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经典性基础理论,能够解释大量国际经济现象,指导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对外贸易政策。基于中国对外贸易及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分析,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于永达教授在“外经贸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比较优势战略”必然会造成投资政策对资源价格信号的扭曲,影响到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阻碍这些地区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实现从“比较优势战略”到“优势集聚战略”的跨越;并对“集聚优势”(Advantage Integration)的形成、集聚的成本和福利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运用“集聚优势战略”理论对深圳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指出中国应走集聚经济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筛选、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与国际接轨之路。
对此不同的看法引起了一场争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隋广军教授认为“优势集聚”战略可以在贸易、投资及其它许多领域应用,在较短时间内经过培育形成一定竞争优势。西南大学王钊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周文贵教授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集聚优势理论”不能取代“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地广人多,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如果一味强调转变粗放式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业的科技含量、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那么,中国丰富的劳动资源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带来了劳动就业和收入问题。对此,于永达教授进行了进一步补充解释,认为在不同层面都有比较优势和集聚优势,通过政策吸引外来优势资源从而产生自有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样就实现了比较优势向集聚优势的转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元贵副教授在讨论发言中从外贸增长质量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廉价的劳动要素使外贸出口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势必要求我们反思一直指导外贸活动的理论基础,如何修正“比较优势理论”。“集聚优势理论”就是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修正的一次尝试。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与集聚优势理论实际上并不矛盾,他们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作用。在一个地区或者产业领域,要素的整合和集聚产生了新的比较优势,这种新的比较优势就是集聚优势。可见,集聚优势本质还是比较优势。
二、中国外贸发展的现实问题:快速增长态势、问题和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贸易顺差连创新高,全年将接近1000亿美元,巨额贸易顺差带动了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易行健博士的提交的论文《我国进出口快速增长的现状、趋势、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发展的历程及其现状进行分析。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221亿美元,经过汇率换算以及GDP缩减指数调整以后进出口总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率为19.4%,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9.4%)。特别是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外贸更是加速发展,这5年的平均增长率26.4%。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1978年的第32位跃进到2005年的第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易博士还对中国外贸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中国的进出口在未来5-10年内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其平均增长速度将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广东省对外贸易厅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陈磊博士在发言中从广东省外贸数据也说明了外贸快速发展的过程。徐长生教授在发言中从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的状况也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快速发展,2005年末,8180亿美元,增加2081亿美元,2006年末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中国外贸快速增长,引起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已经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使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陷入困境。
1、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属于粗放式增长方式。陈磊副所长在发言中谈到广东省外贸情况,指出广东省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总体上仍呈粗放式增长的特征,仍属于低附加值、数量型增长方式。贸易所得与贸易规模不相称,部分商品出现量增价减的态势;在贸易结构方面,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广东省和全国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的比值分别为1∶20和1∶8.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
2、贸易条件恶化。中国低值产品出口效益问题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国出口鼓励政策都伴随着企业相互压价以及外国企业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压价,为了保住国外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降价”,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何元贵的讨论发言指出中国出口行业利润趋薄、从业人员工资低下、贸易摩擦增加、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贸易条件恶化。
3、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带来了各种隐患。易行健博士的论文指出中国服装和鞋类、DVD机、摩托车、照相机、电冰箱、彩电、空调等部分产品出口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原油、成品油、实用植物油、铁矿沙及其精矿等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集成电路、制造业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高度依赖进口。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给中国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战略物资高依存度将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肖鹏军论文分析中国石油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与危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贸易摩擦增多。外贸快速增长伴随着频繁的贸易摩擦。中国巨额贸易顺差成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对中国商品设限的主要依据之一。易行健博士阐述到: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直接导致中美、中欧贸易矛盾更加尖锐,美国与欧盟不断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来压制中国的出口。中国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遭到反倾销调查此起彼伏,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会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还会对宏观调控和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
5、货币升值压力增大。徐长生教授指出了三个不正常现象:2005年进出口值(1.4万亿美元)在GDP(18.2万亿元人民币)占60%;出现巨额贸易顺差,表现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持续“双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基础货币量迅速增加,通胀压力加大;同时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与实际汇率反差太大,也增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已经成为宏观调控面临的棘手问题。
6、在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外贸结构调整比较困难。徐长生教授指出当前外贸结构性质属于外资主导的加工型贸易结构(“两头在外”),不同于日本和韩国,类似于东盟国家,此种贸易结构,加上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自由化,正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制度基础。这正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隐忧和危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具有数量型、粗放式增长的性质,带来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需要转型外贸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但是,中国劳动力数量大,就业压力大;劳动者素质低,转移就业比较困难。如何转变增长方式,引起与会学者广泛重视和讨论。
三、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探讨
1、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徐长生教授、易行健博士都提出用平衡贸易战略代替重商主义的出超战略。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应确立以内需为主导、外需为辅的对外开放战略。陈磊博士提出必须加强区域经贸合作,拓展粤、港、澳、台之间在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的合作;扶持广东省内东翼、西翼、山区的外贸发展。王佳宁编审提示与会学者注意东部与西部地区经贸发展的不同问题,地区优势与中西部地区优势可以进行空间重组。兰州大学高新才教授在主题发言中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的工业化及经济发展问题,西部地区是加大开发力度的问题,还没有沿海这样的外贸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几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到这个问题。姜巍在论文指出采取扩大内需策略替代粗放型的“出口导向战略”模式。谭宏业指出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外贸增长方式,积极改善外贸的地区不平衡状态。林吉双提出必须改变指导思想,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从单纯的出口导向、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向出口创利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
2、从对外贸易及国际收支角度来看,必须调整进出口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徐长生教授认为要扩大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专利的进口。陈磊博士提出扩大服务贸易,适度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及关键设备和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还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境外投资推动外贸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卫红副教授认为中国企业必须实行“技术跨越战略”培育优势产业,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R&D)机构,进行国际科技合作。刘力教授提出必须进一步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适度控制外资流入的数量,注重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可以认为是“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FDI)驱动型”,对此,邵学言教授的论文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当期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长期来看,对国内投资有挤入效应。因此,提出了强化挤入效应和弱化挤出效应;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大型项目;优化外资的区域结构和引导产业梯度转移等积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建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健和陈昭博士在论文中提出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加大引进有高技术含量的FDI,通过FDI的干中学效应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张淑娟论文指出必须加强对FDI的产业导向,通过FDI来改善国内产业结构,从而改进外贸增长方式。
4、争取尽快调整中国汇率政策。徐长生教授认为汇率政策早调比晚调主动,主动调整比被动调整有利。一是增加欧元、日元外汇储备比重,减少美元储备比重;改变传统的官方垄断持有外汇储备的方式,向个人和企业出售部分官方外汇储备。二是逐步扩大与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在适当的时候一次性升值到均衡水平,并转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5、加大中国人力资本培育和提升的力度。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受到劳动要素素质的限制。何元贵认为必须提高出口导向型行业工人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鼓励和发展高效率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等等。中央党校梁朋教授也认为必须完善公共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因为中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覆盖面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
6、调整对外贸政策,加强外贸管理的制度创新,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梁朋教授认为必须通过调整财税政策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适度减税、完善税制、转变理财观念;二是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和政策;三是增加财政投入,并注意改善投入的结构。四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比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林吉双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改善推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制度结构,真正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在制度方面鼓励外贸增长方式向质量型转变,如适当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装备制造业等产品的出口退税;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资源、能源利用标准等,不断实现对企业的国际化标准管理。二是抑制粗放型产品出口,如不断取消加工类、资源类和能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三是在对外贸易体制上注重国有外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行业协会的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取代行政手段,确保对外贸易的有序运行。五是制定国家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使企业成为国家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
四、相关问题的讨论
《改革》杂志社作为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之一,其执行总编辑王佳宁编审为大会做了一场题为《中国经济学管理学期刊发展态势与我们的机会》报告。王编审阐述了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使命和影响力,说明了不同学术期刊定位差异和多样化,最后谈到经济学管理学期刊基本走势,以及《改革》杂志社办刊特点和风格,给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学校学科发展以重要启示。深受与会学者的欢迎,引起了大家热烈讨论。在讨论中,经济学家杂志社的编审蒋少龙教授阐述了《经济学家》杂志社的办刊理念、特点和风格。与会学者与杂志社编审进行了广泛沟通,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希望;两位编审讲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审稿程序和技术环节,提醒与会学者在向杂志社供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高校需要与杂志社进行深入沟通,促进高校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同时提升杂志社办刊质量和水平。隋广军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强调学术研究严肃性,要求各位学者要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谨,拒绝平庸,要走高档学术研究的路线,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由陈万灵、邵学言两位教授根据“国际经贸大趋势与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研讨会”的情况撰写的会议综述《中国外贸快速增长:问题、困境与出路》在《改革》杂志2006年第11期上发表。)



上一条: 2009年第1期

下一条: 2007年第1期


  •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校行政楼412室
  • 020-39328818
技术支持:广州乐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